各位善知识,大家好!我是神话居士,我们接着来讲解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》中的故事。上次我们提到配资论坛门户,虚云法师告别了融镜老法师,并在舟中经历了女色的考验。
接着进入光绪四年,即1878年,虚云已39岁。这一年,他来到天宁寺,参拜了清光和尚,并在寺中度过了寒冬。光绪五年,也就是1879年,虚云年满40岁,他赴焦山参礼大水和尚。当时,彭玉麟将军的水师正驻扎在此地。彭玉麟,字雪琴,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书画家,外号“雪帅”。他官至两江总督和兵部尚书。彭玉麟平定太平天国后,他的长江水师由李鸿章接管,成为北洋水师的核心力量。作为我国近现代海军的奠基者,彭玉麟一生清廉,不娶妾、不索取私产,品德高尚。他也非常敬重虚云法师,曾多次邀请虚云与他讨论佛法。那年,日本吞并了我国的附属国琉球。
光绪六年,1880年,虚云41岁。这一年,他前往金山寺,拜访了观心和尚、新林和尚、大定和尚等高僧,继续精进禅修,度过了冬季。进入光绪七年,1881年,虚云42岁,前往扬州高旻寺参拜朗辉和尚,并在此过冬。年谱中提到,“禅功尤进”,这意味着虚云的禅定修行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。
展开剩余81%到了光绪八年,1882年,虚云43岁。年谱中有一段话,写到:“予割爱辞亲,出家二十余年矣。道业未成,随风飘荡,心生惭愧。欲报劬劳,拟再东朝南海,北礼五台,住普陀数月,静中稍见胜境,发心朝台。” 其中“劬劳”指的是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。虚云法师表达的意思是:“我已经舍弃妻子,告别亲人,出家已超过二十年,然而道业尚未成就,我心中感到深深的惭愧。我希望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,计划前往南海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,再去北方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。我的心境在普陀山静修时已有所提升,于是我决定继续前往五台山。”
这段话深刻反映了虚云当时的内心状态:他深感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,因此立下了去朝拜佛山以表达感恩之情。虚云生于官宦之家,是家中的唯一儿子。由于父亲常年在外仕途奔波,年事已高时才祈求生育虚云,结果父亲临终时未曾见到自己的儿子。虚云的母亲则在他出生不久后便去世,留下他一人孤苦。从世俗的角度来看,虚云确实愧对父母,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虚云才是真正的“大丈夫”,真正的英雄——他选择了以修行来救度众生,这才是最终的回报。
虚云在高旻寺打禅七,度过春节后便启程前往普陀山。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,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享有“海天佛国”的美誉。虚云在清明前抵达普陀山,参加了法雨禅寺的清明法会,并在清净的法华寺挂单,早晚参禅打坐,常常进入禅定的“胜境”。
七月初一,虚云在法华寺起香,前往五台山。他沿途每走三步便叩头一次,这是佛门弟子为消除自己的贡高我慢、磨炼身心而采用的修行方式。虚云一行人穿越风雨,走过宁波、绍兴、杭州等地,途中信众们看到他们虔诚的修行,纷纷跪拜合掌,感动不已。
一路上,虚云的随行四位禅僧中,有人因疲惫和身体不支选择退出。于是,虚云独自继续前行,经过常州、丹阳,直到南京。之后,他朝礼了牛头山唐代高僧牛头法融禅师的祖塔,继续渡过长江,到达江浦。在狮子山寺度过春节后,虚云继续出发。
到了光绪九年,即1883年,虚云已44岁。年初,他继续跋涉,跨过河南、安徽等地,最终到达嵩山少林寺及洛阳白马寺等名胜。虚云坚持不懈,一心修行,不论风雨、昼夜、饥饿与劳苦,全都不放在心上。
这一年腊月初,虚云来到黄河铁卸渡口,在当地的一家小旅店过夜。腊月初二,船工将他送过黄河,夜幕降临,天气愈加寒冷,雪花纷飞。虚云找到一个茅草棚暂时避寒,饥肠辘辘且周身冰冷。他依然保持正念,默念佛号,坐禅度过寒夜。
经过三天的忍耐,虚云身体逐渐虚弱,接近昏迷状态。腊月初六,天色放晴,然而虚云的体力已到极限。在他最虚弱时,一位乞丐出现了,他看到虚云被雪覆盖,便为他做了黄米粥。黄米煮熟后成粥,滋养身心,这对冻伤的虚云来说,无疑是及时雨。乞丐不仅救了虚云,还与他展开了对话。
乞丐文吉称自己来自五台山,并提到五台山的人都认识他。虚云听后心生疑惑。文吉告诉他从此地到五台山还有两千多里路,并详细告诉虚云途中的站点。文吉的谈话似乎含有深意,虚云当时未曾完全理解,但这段对话对后来的故事有着重要的启示。
当虚云询问文吉为什么那么了解五台山时,文吉回答:“人皆识我”。这句“人皆识我”便成为后续故事的重要线索,揭示出文吉并非普通乞丐,而是文殊菩萨的化身,虚云的修行路途中的指引者。文吉最终还为虚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,并祝福他顺利完成自己的誓愿。
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,感谢大家的收看,愿大家在修行的道路上,福慧双增,安稳前行!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